这年头,感恩的故事比中彩票还稀罕,恩将仇报的戏码却比广场舞还普及。但要论离谱程度,罗永浩和俞敏洪这对“冤家”绝对能排进中国商业史前三——一个被破格录用的高中肄业生,把给了他饭碗的老板追着骂了20年,从新东方骂到直播带货,从“土鳖企业家”骂到“伪君子”,骂得比村口大妈骂街还勤快。俞敏洪这辈子也算见惯风浪,从北大被开除到新东方市值暴跌,啥坎儿没迈过?偏偏栽在罗永浩这颗“刺头”上优配中国,估计半夜都得拍着大腿骂:“当初为啥要多看那封万字求职信一眼?”
一、一个理想主义者的“翻车”:俞敏洪为啥非要收罗永浩?
1993年的俞敏洪,刚从北大辞职,在中关村二小租了间破教室,拎着浆糊桶满大街贴小广告。那时候他哪能想到,8年后会被一个高中肄业生的万字求职信砸中。罗永浩这封信写得那叫一个“情真意切”:从自己如何崇拜俞敏洪,到如何渴望在新东方实现人生价值,字里行间全是“迷弟”对“偶像”的仰望。俞敏洪看完当场拍板:“这小子有点东西,破格录用!”
现在回头看,俞敏洪当时纯属“理想主义上头”。1980年代的北大,他见过太多“特立独行”的才子,总觉得“英雄不问出处”。罗永浩虽然只有高中文凭,但求职信里的文字功底、敢想敢说的劲儿,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——那个从农村考进北大,却因为肺结核休学一年,差点被开除的“边缘人”。他以为自己捡到了个“璞玉”,却没想到是个“炸弹”。
罗永浩进新东方的第一天就开始“作妖”。别的老师备课按教材走,他偏要自己编段子;别人穿西装打领带,他穿着大裤衩上课;学生问他“怎么学好英语”,他张嘴就是“背单词没用,得靠语感”。俞敏洪看在眼里,嘴上骂着“胡闹”,心里却有点欣赏:这小子讲课确实有一套,学生出勤率比谁都高。那几年,罗永浩靠着“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”的金句,成了新东方的“顶流名师”,出场费比老教师还高。俞敏洪乐得看他赚钱,毕竟能给公司带来收益,偶尔“出格”也就忍了。
可他忘了,罗永浩这种人,骨子里就不是“打工的料”。你给他一根杠杆,他能撬翻整个地球;你给他一个舞台,他能把聚光灯全抢过来,还嫌你灯光不够亮。2006年,罗永浩突然辞职,理由是“新东方太商业化,违背了教育理想”。俞敏洪气得差点摔杯子:“你小子拿最高的工资,骂公司最狠,讲点良心行不?”
二、上市分红惹的祸:罗永浩为啥盯着新东方咬?
2006年9月7日,新东方在纽交所敲钟,股价当天暴涨40%。消息传来,新东方总部炸了锅:前台小妹分到了5万股,扫地阿姨拿了3万股,连看大门的大爷都成了“百万富翁”。俞敏洪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,拍着桌子喊:“跟着我干,不会让兄弟们吃亏!”
这话传到罗永浩耳朵里,他当场就炸了。当时他刚离职3个月,正在北京郊区租民房创业,手里攥着全部家当50万,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。听说新东方上市分了这么多钱,他气得连夜给俞敏洪打电话:“凭啥我在的时候不分,我一走就上市?你是不是故意的?”
俞敏洪的回复很直接:“上市是公司战略,跟你离职有啥关系?你在职时工资一分没少优配中国,分红是给老员工的,你走了哪有份?”罗永浩不听这套,觉得自己“被耍了”:“我在新东方干了5年,没功劳也有苦劳,上市红利凭啥没我的?”后来他在脱口秀里吐槽:“新东方上市时,我要是多待3个月,现在也是亿万富翁了!”
这话听着就离谱——你自己辞职走的,凭啥要求公司分红?但罗永浩不这么想。在他眼里,俞敏洪就是“资本家”,自己是“被剥削的劳动者”。他觉得新东方的成功有自己一份功劳,没分到钱就是“不公”。这种“我穷我有理”的逻辑,后来成了他骂俞敏洪的“核心论点”。
三、骂战升级:从“商业互撕”到“人身攻击”
罗永浩骂俞敏洪,那真是“全方位无死角”。创业失败了骂:“俞敏洪搞教育就是为了赚钱,没一点情怀!”锤子手机卖不动了骂:“新东方上市圈那么多钱,也不说帮帮老员工!”直播带货翻车了还骂:“要不是当年被俞敏洪坑了,我至于这么惨吗?”
最狠的一次,他在微博上公开说:“俞敏洪就是个‘土鳖企业家’,除了赚钱啥也不会。”俞敏洪这边呢?刚开始还嘴硬:“罗永浩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,不理他。”后来被骂急了,也忍不住回怼:“他就是想靠骂我博眼球,我要是理他,就中了他的圈套。”
可罗永浩偏偏吃准了俞敏洪“好面子”。你越不理他,他骂得越凶。他知道俞敏洪是北大校友,最重“名声”,就专挑难听的话说;知道新东方做教育,最在乎“形象”,就往死里扒“黑料”。有次俞敏洪说“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”,被全网骂上热搜,罗永浩第一个跳出来补刀:“你看,我早说他没文化吧!”
说实话,俞敏洪也算“仁至义尽”了。罗永浩欠6个亿的时候,多少人等着看他笑话,俞敏洪愣是没说过一句风凉话。后来罗永浩靠直播带货还债,俞敏洪还偷偷给他点赞。换成别人,早把罗永浩告上法庭了——毕竟“诽谤罪”了解一下?可俞敏洪偏不,他知道罗永浩就是个“碰瓷”的,你越跟他较真,他越兴奋。
四、罗永浩的“流量密码”:骂俞敏洪能当饭吃?
罗永浩这辈子,好像就靠“骂俞敏洪”活着。创业缺钱了,骂一句俞敏洪,媒体争相报道,融资就来了;直播没人看了,提一嘴新东方,弹幕立马刷屏;就连写自传,都得把俞敏洪当“反面教材”,书名直接叫《我的奋斗》——合着你的奋斗就是骂前老板?
最讽刺的是,罗永浩骂了俞敏洪20年,自己却活成了“俞敏洪2.0”。俞敏洪搞教育,他也搞教育;俞敏洪创业,他也创业;俞敏洪直播带货,他跟着直播带货。连说话的口气都越来越像:当年骂俞敏洪“商业化”,现在自己直播卖货,喊“家人们上链接”比谁都溜;当年吐槽新东方“割韭菜”,现在自己直播间卖假羊毛衫优配中国,被消费者告上法庭。
有人说罗永浩是“当代鲁迅”,敢说真话;也有人说他是“跳梁小丑”,靠骂名人博眼球。其实他就是个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:知道骂俞敏洪能带来流量,能赚钱,就往死里骂。至于“感恩”?在他眼里,那玩意儿能值几个钱?
五、俞敏洪的“软肋”:太把“读书人面子”当回事
俞敏洪最大的问题,就是“太要脸”。作为北大毕业生,他总觉得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,别人骂他,他要么忍,要么用“情怀”反击。可罗永浩不吃这一套——你跟他讲情怀,他跟你讲利益;你跟他讲道理,他跟你耍无赖。这就好比秀才遇上兵,有理说不清。
2021年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新东方股价暴跌90%,俞敏洪一夜白头。他没哭没闹,带着老师们直播卖农产品,还捐了8万套课桌椅。那时候罗永浩在干嘛?在直播间卖电子烟,还调侃:“俞敏洪要是早跟我学直播,新东方至于这么惨吗?”
说实话,俞敏洪要是狠点心,早就把罗永浩告了。罗永浩骂他的那些话,随便挑几句就能构成“诽谤”。可他偏不,他觉得“都是校友,低头不见抬头见”,撕破脸不好看。这种“老好人”心态,反而让罗永浩得寸进尺。
六、这场骂战,到底谁赢了?
罗永浩靠骂俞敏洪,从一个高中肄业生成了“网红企业家”,虽然创业多次失败,但流量从没断过。现在直播带货还清6亿债务,还成了“励志偶像”。俞敏洪呢?被骂了20年,头发都白了,还得忍着。表面看,罗永浩“赢了”——他靠骂战赚足了流量和钱。
可细想一下,罗永浩真的赢了吗?他骂了俞敏洪20年,却始终活在俞敏洪的“阴影”里。别人提起他,第一反应还是“那个骂俞敏洪的人”。他想证明自己比俞敏洪强,可折腾了这么多年,还是没逃出“前新东方教师”的标签。
俞敏洪虽然被骂得惨,但新东方转型成功,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,还成了“企业转型典范”。现在提起他,没人记得罗永浩骂他的那些话,只记得他“危难时刻有担当”。这大概就是“格局”的差距:你跟他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,他早就放眼全局了。
七、结语:罗永浩,该放下俞敏洪了
罗永浩今年51岁,俞敏洪61岁。一个头发花白还在直播带货,一个两鬓斑白还在折腾农业。按理说,都是“半截身子入土”的人了,该放下的恩怨也该放下了。可罗永浩偏不,好像不骂俞敏洪,他就找不到存在感。
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:没有俞敏洪,就没有他罗永浩的今天。当年要不是俞敏洪破格录用,他现在可能还在延边老家混日子。新东方给了他平台,给了他名气,给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——哪怕他自己不承认,这也是事实。
俞敏洪这辈子,确实“不幸”遇上了罗永浩。但换个角度想,或许正是罗永浩的“骂”,让他变得更强大。从被北大开除,到新东方上市,再到“双减”转型,俞敏洪这辈子就没顺过。罗永浩的骂,不过是他人生中的又一道坎。现在他迈过去了,反而活得更通透了。
最后劝罗永浩一句:别再骂俞敏洪了。你骂了他20年,他没垮,你自己倒成了“骂街专业户”。与其把时间花在骂前老板身上,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直播带货做好,别再卖假货了。毕竟,观众看你骂俞敏洪,看久了也会腻的。
至于俞敏洪,要是再有人问他“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”,他可能会苦笑一声:“当年真该把罗永浩的求职信扔进垃圾桶。”但转过头,他还是会说:“不过也好,至少让我知道,不是所有‘人才’都值得培养。”
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世界:你永远不知道,那个你好心帮过的人,会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。但日子还得继续,与其纠结过去,不如往前看。毕竟,生活不是脱口秀,光靠骂街,是过不好这一生的。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